5月21日,2025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辽宁大连召开。会上宣布,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(大连化物所)联合科大讯飞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机构研发的智能化工大模型2.0 Pro正式上线。作为我国化工行业首个大模型,其已成功应用于40余家化工企业、设计院和高校,并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的高度评价:"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"
院士背书:大模型破解化工行业百年难题
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,但传统研发面临"十年磨一厂"的困境——从实验室到工业化需经历小试、中试、工业试验等多环节,周期长达10年以上。刘中民院士指出,智能化工大模型通过构建"实验室-虚拟工厂-实体工厂"新范式,将技术研发效率提升数倍,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,"这是对国际化工界‘一步到工厂’梦想的重大突破"。
该模型的研发路径彰显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力量:2024年3月,大连化物所推出1.0版本,实现化工知识检索与流程优化;同年11月,联合科大讯飞等发布的2.0版本,新增催化反应、工艺开发、中试放大和工厂优化四大智能平台,覆盖从催化剂研发到工厂运行的全链条环节。此次升级的2.0 Pro版本更在推理能力和交互体验上实现飞跃——上下文理解长度扩展4倍至32k tokens,新增深度推理模块和语音交互功能,十大化工核心维度的平均问答准确率显著提升。
展开剩余51%国产化底座:讯飞星火大模型深度赋能
值得关注的是,智能化工大模型的底层技术完全基于国产化算力。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李鑫介绍,2024年起,团队在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讯飞星火X1深度推理大模型基础上进行专项开发,使其在数学、代码、逻辑推理等通用任务表现优异的同时,更深度适配化工场景。"我们邀请化工专家参与技术研发,AI团队深入生产一线,形成了‘数据标准共建-功能架构共研-应用场景共拓’的闭环。"李鑫表示。
目前,研发团队正加速建设化工数据中心和知识底座,目标整合研发、设计、生产全流程数据,打造多尺度智能管理引擎。据透露,智能化工大模型3.0版本将于2025年内发布,重点增强知识推理、多模态交互等能力,进一步推动化工行业向智能化、低碳化转型。
智能化工大模型的发展,不仅是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的关键一步,更是我国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有力彰显。从1.0到2.0 Pro,再到即将问世的3.0版本,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产学研各方的智慧与心血。未来,随着大模型的不断升级与完善,它必将在化工行业掀起更深层次的变革,为我国化工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,书写智能化、低碳化发展的崭新篇章。
发布于:广东省盛达优配app-中国十大配资app-正规配资网站-中国十大股票软件排名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